這是在廣東省衛計委舉行的“廣東省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采風活動中,記者所見到的景像。
“事實上,在此之前,我們醫院門診大廳也是人頭涌涌,堪比火車站。”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副院長龔四堂說,為了減少患者排隊時間、打擊黃牛炒號,2015年10月起,該院率先在廣東省內全面推行“非急診掛號全面預約”,患者可以采取電話、網站、微信、支付寶、自助及診間、出院復診等多途徑實施預約掛號,非急診預約率提高至93.3%以上。實現有序分時段預約掛號及就診,每次就診省時1小時。
龔四堂介紹,這僅僅是該院改善醫療服務行動的一部分內容。近年來,為了給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該院通過“互聯網+技術”,積極提升醫療服務質量。2015年5月起,該院全面實施實名預約掛號及就診,采取建立統一號池管理、限制掛號次數、建立黑名單制度等監控措施,有效管控就診秩序、打擊黃牛黨。2015年起該院推行微信、支付寶、銀聯醫程通、自助機等多途徑自助繳費方式,有效緩解排隊繳費時間。2016年2月起,該院在全國首家開展“先診療后付費”服務,切實減少患者在醫院停留時間。2016年7月起,該院作為廣東省內首批醫保線上支付服務試點,切實縮短醫保病人的排隊時間。除了“互聯網+技術”,該院還采取措施規范管理行為,強化醫療質量。
龔四堂介紹,為推進醫院精細化管理,該院編輯出版了《醫院精細化管理》叢書和《兒內科疾病診療流程》、《兒外科疾病診療流程》、《婦產科疾病診療流程》、《兒科常見疾病臨床診療路徑》。2012年起,該院全面管控抗菌藥物的使用和門診補液。目前住院抗菌藥物使用率43%,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11.47%,I類切口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率24.54%,抗菌藥物使用前微生物樣本送檢率39.56%,抗菌藥物使用強度11.834DDD;門診補液占比從2014年的10.79%下降到2016年的1.54%。
2016年3月起,該院開設血液腫瘤、風濕免疫和新生兒等專科日間病房,開放床位37張,開展44個兒科常見疾病的日間診治,收治患兒2萬人次。2016年4月起,該院設立日間手術中心,8個專科開展50種兒科常見手術,現已完成手術量近萬臺。2012年8月,該院開設NICU親子病房,供患兒父母在病房陪護及學習護理技能,2016年共入住1290個家庭。該院兒童各重癥監護室也從2015年4月開始在國內率先實行開放性探視,2016年共有50950人次進入探視。
該院還讓醫患加強互動,提升患者就診體驗。龔四堂介紹,醫院成立了疑難病會診中心,可由門診醫生或客服中心發起申請,可以通過電腦及手機APP登終端發起和組織多學科會診。
在產科門診,孕婦可通過掃描診療卡條碼識別身份,自行測量的關鍵生理指標后由系統自動推送到醫生工作站和孕婦手機端;孕婦通過可穿戴設備自動采集胎監儀數據,與中心信息系統實時連接,減少了來醫院的麻煩。
為持續改進醫療服務,該院采取了信息化手段。龔四堂介紹,2011年起該院開展電子臨床路徑,目前納入管理病種98種,設置臨床路徑121個,其中二級臨床路徑28個,覆蓋全院95%的臨床科室。2016年入徑率85.97%,完成率87.21%,平均住院日逐步縮短(2016年5.4天,2015年5.8天,2014年6.1天,2013年6.2天)。此外,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該院對用藥、輸血、手術交接、檢驗、病理、母乳等十九個主要的醫療流程進行閉環管理。
該院還建立了臨床數據中心,通過BI運營決策系統對醫療質量、醫院運營等關鍵醫療指標進行實時監控,實現日、周、月、季、年同比、環比及各種數據分析;與電子病歷系統對接,設置預警提醒,實現追溯至個體的醫務人員及單個病歷功能。推行移動護理,實現護理表單無紙化,提高了患者安全及工作效率。